sohu_logo
新闻|女人|娱乐|旅游|教育|财经|体育|健康|吃喝|文化|汽车|IT|母婴|星座|城市|校园

网友互动:礼物押宝  积分竞猜

给编辑投稿
女人社区首页 > 女人社区热帖

世博一日游

来源:
楼主:ok大橡树  [zxc--8@sohu]

世博一日游(散文49)

 

10月17日星期日,江南天高气爽,不冷不热,此时正是游世博会的好天气。网上订票(16日星期六的票没买到),我、夫人(超过六十岁)和大外孙是优惠票。

 

乘专程大巴车,早上九点到达了世博8号入园门的停车场,告知晚上7点半准时返程。

 

来到8号入园门广场,嗬,这人哪,可真是多极了。举目四望,道路两边人流连绵不断,入园口,成了人的海洋。排队,等候,检查随身物品,电子监测全身,刷票入园,整整用了50分钟,人真多呀!后来看新闻,当天入园人数达到80多万,昨日(16日)竟破纪录达到100多万人,幸亏没买到昨天的票。

 

进园后,略微观望,就直奔较近的巴西馆。嗬,左一弯右一弯还是排队,也是有点饿了,就一边排队,一边吃着带来的零食,排队栏杆隔不远就挂着一个大垃圾袋,扔果皮包装很方便。大约排了45分钟,总算进去了。

 

我以为里面一定有巴西的一些名优特产品,好吃的喜欢的买一点儿。进去一看,里面都是影像放映,宣传巴西足球和风景名胜,巴西纪念品柜台也没什么好卖的,走马观花十多分钟就出来了。

 

之后,就赶紧到俄罗斯馆,估计排了2个小时队。俄罗斯馆比巴西馆大多了,两层,螺旋上去,一路布满了塑料制品的树木花卉和俄罗斯童话里的房屋人物,很大很艳丽很漂亮。参观了有二十分钟也就出来了。

 

中饭匆忙,直奔肯德基店,以为人少,可还是排队,一拨一拨往里放人,听负责秩序的店员说,昨天人更多,排的队更长。进去后,好容易等人家吃完才有了座位,三下五除二就吃完走人了。

 

到处都是排队,听说A片区的中国馆人更多,二楼以上需要预约。时间关系,看样子,A片区、B片区都没法去了,只能在欧美展区的C片区参观了。选了选,外观看英国馆有些奇特,一个巨大圆柱体,放射出无数的玻璃细丝,不知做什么,那就参观英国馆吧。

 

这次排队时间长,大约3个小时。进去后,一边走一边看到的都是环保理念语句和模具,走到巨大圆柱体前,用手摸摸,才知道细丝是用透明塑料制作的,每根有两三米长,数不过来,估计得有几万根,抬头仰望,很是震撼,由衷感叹设计者的独具匠心和制作者的精心。走进巨大圆柱体里面,更令人惊奇的是,每个细丝的根部各自都镶嵌进几粒不同的植物种子,真是令人奇妙,意义不凡。

 

从巨大圆柱体中出来,英国馆里有一片小广场,是用抽象几何形状模仿起伏的山峦,上面罩着绛红色的化纤地毯,模仿着广阔的草地。

 

大外孙除了对巨大细丝圆柱体和每个透明细丝根部镶嵌植物种子感兴趣外,就是对这“起伏的山峦”感兴趣了。小孩儿不知累,只见他从“山顶”顺坡滚下去,然后再登上来,如此往复,乐此不疲,体验着翻滚的乐趣。我们坐在“山顶”边休息边看着他玩耍,笑声不断,周围别的休息游客也跟着笑起来。

 

在他的影响下,四五个小朋友都跟着他一块儿翻滚攀爬起来,这个山坡玩儿够了,他们又跑到对面山坡去玩儿。大约有一个小时,大外孙回来了,说有些头晕,我们知道他翻滚的时间太长了,就一边取笑他,一边领他出了英国馆。

 

我们在一处休息区找到位置,坐了下来,太累了,什么美国馆、德国馆、瑞士馆法国馆(俗称大馆),还有那些不需多长时间排队的拉美馆(俗称小馆),懒得动身,都不想去了,就在那儿随便吃些零食。周围游客也是边休息边议论,有的说去了四个馆,一个大馆,三个小馆;有的说只去了两个馆;还有的说只去了一个馆,太累了只是溜达看人看展馆的漂亮外形了。

 

不久天色黄昏,离7点半还有半个多小时的时候,我们出了8号门,登上了返程大巴车。

 

回程的路上,确实感到很疲惫,望着窗外灯光阑珊的高速路,我想,人们说“没去世博会,后悔,去了世博会,更后悔,”是有一定道理的。一个是人太多,排队等候占时最多,参观时间倒不长,使人们感到代价付出超过体验;另一个是,世博会原本是展示各国名优特实物商品的,许多人都有在世博会上买些喜欢的商品回来的愿望,现在变为以影像为主展示各国名胜介绍、环保理念和艺术创意,这在电视上和网上很容易看到,使人很失望。虽然本届世博会的主题是:“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但是实际参观好像感觉与“世界博览会”这个名称有点儿差别。

 

世博会在中国这是第一届,美国已举办了16届,我想中国还会再举办的。虽然举办世博会不会是中国走向兴旺富强的原因,但是,能举办世博会,也标志着中国正在走向繁荣,如此看来,能参观首届上海世博会,也就没什么可后悔的了,难怪参观人数能如此之多,创历届世博会之最了。

 

 

                                Ok大橡树  写于2010-11-8,发帖于2010-12-1

 

 

 

声明:以上内容来自网络,并不带表本站观点
来源:搜狐女人社区

我要回帖